近年來,在氣候變暖大背景下,全球面臨著日益嚴重的能源危機、創紀錄的溫室氣體濃度以及日益頻繁的極端天氣事件,這引得社會各界對節能領域發展的格外重視。
我國于2020年9月提出“中國將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后,如何更好踐行節能降碳之路,成為關注焦點。
埃及時間11月12日上午,第二十七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7)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針對各國如何更有效地減少碳排放,各國如何適應并幫助其他國家適應,什么是“損失和損害”等議題進行了深度的探討。
經過數日激烈的討論,名為“沙姆沙伊赫實施計劃”的協議最終發布。協議的主要條款包括:設立旨在幫助脆弱國家應對氣候災難的損失和損害基金;重申將全球變暖幅度控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1.5攝氏度的目標,以及全球需要在20年內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到2030年排放減半;啟動促進發展中國家氣候技術解決方案的五年工作計劃等。
其中,最大的亮點無疑是“損失和損害”議題。根據聯合國的定義,“損失和損害”是指颶風、熱浪、干旱和野火等極端天氣事件,以及海平面上升和冰川融化等長期的氣候災害,帶來的不可逆轉經濟和非經濟成本。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2022年全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今年的極端熱浪、干旱和破壞性洪水已經影響了數以百萬計的人,并造成數十億的損失。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人類的健康取決于周圍生態系統的健康,全球氣溫上升導致極端天氣事件,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持續加劇。
這已經與我們個人有了直觀的聯系。換個角度來看,為人類自身在全球氣候變暖所引發的災難中,能夠得到救贖,需要我們從自身角度,去為改善人類健康做出貢獻。
數據顯示,作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牽引力量,城市約占地球陸地面積的3%,卻產生了全球72%的溫室氣體排放??梢?,“碳中和”承諾的兌現關鍵在城市?!柑歼_峰、碳中和戰略要以城市為主體,而建筑行業是決定一個城市碳中和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關鍵因素?!?/p>
建立健全節能與綠色建筑體系,無疑是目前解決建筑耗能嚴重的根本性措施。通過優化建筑設計可以很大程度降低能源消耗量,為實現零碳建筑助力,但想要做到設計與性能協調統一卻是十分復雜的一件事。如建筑外圍護結構中窗戶與外墻的結構設計。
窗戶作為建筑外圍護結構的一部分,對建筑的節能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據悉,每年通過門窗流失的能量,可占到建筑能耗的45%到50%,對建筑節能整體效果影響頗大。
由此不難推斷,節能窗與綠色建筑間唇亡齒寒的關系,以及二者對減弱全球氣候變暖、減少全社會總耗能、降低極端災害發生率的重要性。
森鷹窗業,作為中國率先認知到節能綠色建筑重要性的企業,早在2010年便開始著手研發綠色建筑的配套節能外窗,并于2012年成功研發生產出中國率先獲得德國PHI(被動房研究所)認證、適用于綠色節能建筑的鋁包木窗產品-P120,隨后,更是有近20款產品獲得PHI認證,先后應用在中國120余項大型節能建筑項目上,遍布中國各個建筑氣候區,助力中國綠色建筑發展。
作為節能窗品類的領跑者之一,森鷹將“極限降耗·極美生活”作為企業始終貫徹的使命。致力于為家居生活提供低能耗、高舒適的節能美窗。
在此重要前提之下,苛求節能窗與現代建筑美學相結合,追求健康家居的生態美,也是森鷹的前行方向。
碳中和,必然是當下社會發展的主旋律,因為這不但關乎世界經濟格局的轉變,更是關乎整體人類生存環境惡化是否可以得到遏制及改善。建筑作為排碳“大戶”,必然在其達成的過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建筑使人們擺脫了以天為蓋地為廬的生活環境,但也必然要肩負起阻止環境惡化的部分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