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份,中國提出了“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大國策略,為國家的環境改善和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作為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國,中國建筑行業規模位居世界第一,現有城鎮總建筑存量約650億平方米,這些建筑在使用過程中排放了約21億噸二氧化碳,約占中國碳排放總量的20%。中國能否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將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建筑業的表現。
建筑業降碳,一方面取決于新建建筑是否可以達到超低能耗建筑標準。另一方面,也取決于既有建筑的改造,是否可以實現降碳目標。
7月22日,由森鷹窗業舉辦的“碳路”既有建筑的綠色蛻變主題沙龍活動在森鷹南京近零能耗辦公樓舉辦,該活動集合了五方建科、臥牛山保溫、森德新風、德尉達防水等超低能耗建筑領域內的品牌企業共同交流與探討既有建筑超低能耗改造的技術路線和實施辦法。
「碳 路」
本次活動邀請了中國建筑節能協會被動式建筑專業委員會榮譽秘書長徐智勇老師作為致辭嘉賓。
他在致辭中提到:“我們國家發展的這個階段,新建建筑的市場會越來越小,未來最大的市場應該是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建筑領域能否實現雙碳目標主要看能否撬動既有建筑改造這塊潛力市場?!?/p>
徐智勇老師對森鷹主張的創建不同業態的品牌交流合作、創建平臺來共同培育市場,表示了肯定。他希望行業同仁能夠經常協同,“不僅研究技術問題,市場問題,也要從資源整合、系統優化和降低成本的角度去研究,聯合起來,爭取更大的市場機會?!?/p>
論壇上,五方建科的副總經理李斌、德尉達總經理李伶、森德新風品牌市場總監鄧辰、臥牛山體系總監張麗華、森鷹品牌市場總監裴琳琳,分享了各領域針對超低能耗建筑改造的技術或市場的解決方案。
五方建科是森鷹南京近零能耗辦公樓的EPC服務方,李斌上臺進行了以《超低能耗建筑的大規模落地》為主題的分享,以森鷹南京近零能耗辦公樓為例向與會眾人深度剖析了超低能耗建筑的設計要點,并對超低能耗在國內的發展做了展望。
“從需求側降低碳需求,再提升建筑能效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從而實現建筑碳中和,這已經形成了行業共識。發展超低能耗建筑是建筑行業實現碳中和的必由之路?!?/p>
VEDAG德尉達品牌是德國最老牌的防水品牌,有著180年的企業歷史,李伶上臺做了《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屋面低碳建筑技術》主題分享,向到場嘉賓進行了傳統屋面的利弊分析,并著重講解了現代建筑的節能、產能、降碳技術。
新風系統作為超低能耗建筑的「肺」,對于建筑體內空氣質量及舒適程度起到了至關重要作用。森德(中國)作為“健康家居環境”理念的創導與先行者,上臺與眾嘉賓分享了《既有建筑“降碳”暖通改造方案》,從客戶關心的一眾問題入手,講解了現代既有建筑如何進行暖通改造,并提出「不光要新風,我們更需要溫和的新風」的市場主張。
保溫系統是超低能耗建筑的五大要素之一,作為建筑的外衣,其優良程度,將決定建筑的保溫效果,進而影響建筑是否可以達到降碳目標,臥牛山作為國內領先的建筑材料品牌以及建筑節能專家,給參會嘉賓講解了《超低能耗建筑外墻保溫設計與材料選型》。提出保溫工程的設計、材料選擇、工程施工“三支柱:協同是超低能耗建筑保溫工程成敗關鍵,并分享了針對既有建筑如何進行保溫系統改造的一些關鍵細節處理措施。
窗是建筑的眼睛,同時也是建筑能耗的黑洞,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報告:在21世紀初,建筑耗能占全社會總耗能的40%;而在全部建筑耗能中,建筑外窗耗能又占了30%-50%,即建筑外窗耗能占全社會總耗能的10%-20%。解決建筑能耗問題,建筑外窗是極為關鍵的環節,同時,換窗也是最能直觀改善既有建筑降耗的有力手段。森鷹,作為中國率先參與推動中國超低能耗建筑發展的窗企,積累了超低能耗領域10余年的經驗。
論壇上,裴琳琳作了《如何通過一扇窗來提升空間幸福感》的主題發言。
通過森鷹被動式工廠及近零能耗辦公樓改造的技術優化和運營體驗,分析了門窗在超低能耗建筑改造上的適配性和重要價值。從客觀角度講解了建筑外窗對于超低能耗建筑所起的作用,同時強調了,高性能建筑外窗可以在不同的氣候區、不同的建筑項目,例如:居家、辦公、公共場所等多維度的空間帶來舒適度的大幅提升,在營造室內環境上起到了重要的杠桿作用。
本次沙龍是異業品牌跨界和整合的開始,旨在創建合作平臺,資源共創及技術分享,共同培育市場,服務終端客戶。希冀在超低能耗建筑領域攜手助推行業發展。
森鷹將以此次活動為開端,持續開展交流活動,打通業務壁壘,彼此協作。同時,森鷹南京近零能耗辦公樓,作為既有建筑近零能耗改造的示范項目,也將持續對外開放,作為體驗運營基地,以期可以讓更多的客戶深入了解超低、近零能耗建筑。
在「3060」雙碳計劃的督促下,中國建筑業已必然要向超低、近零能耗建筑發展。相信,中國超低能耗建筑建設以及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必然會在政策的引導下越來越多。也會在眾多優秀企業的努力下,持續改變中國建筑碳排放現狀,提升建筑節能質量,踐行我國雙碳計劃。